谒李忠简公祠

· 陈迁
名贤祠傍海东湄,尸祝分明奕世思。 抗疏昔曾留御榻,诏归犹有赠行诗。 遗编尚遣流风护,丽藻重镌旧绩碑。 旭日当窗光凛烈,还如端笏立朝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见。
  • 尸祝(shī zhù):古代祭祀时代表神像受祭的人,这里指祭祀。
  • 奕世(yì shì):累世,代代。
  • 抗疏(kàng shū):直言上疏。
  • 御榻(yù tà):皇帝的床,这里指皇帝的御前。
  • 诏归(zhào guī):皇帝下诏令其归家。
  • 遗编(yí biān):遗留下来的著作。
  • 流风(liú fēng):流传的风气。
  • 丽藻(lì zǎo):华丽的文辞。
  • (juān):刻。
  • 旭日(xù rì):初升的太阳。
  • 凛烈(lǐn liè):严肃而强烈。
  • 端笏(duān hù):手持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的礼仪。

翻译

在海东岸的名贤祠旁,祭祀的仪式分明传承了世代的思念。 他曾直言上疏,留下了御前的痕迹,皇帝下诏令其归家时,还有赠别的诗篇。 他的遗著仍被流传的风气所保护,华丽的文辞重新刻在旧时的功绩碑上。 当旭日透过窗户,光芒强烈,仿佛他依旧手持笏板,站立在朝堂之上。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李忠简公的敬仰和怀念。诗中通过描绘名贤祠的祭祀场景、李忠简公的抗疏事迹、以及他的遗著和功绩碑,展现了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最后两句以旭日当窗的景象,形象地比喻李忠简公的精神依旧照耀着后人,如同他当年端笏立朝的庄严形象,表达了对其不朽精神的崇敬之情。

陈迁

陈迁,字二山。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举人。官广西浔州知府。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