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读谢李过湖之作不觉怃然

李生思羽化,谢公秘精魂。 哀哉复今昔,此意竟难存。 眷彼空波照,宛转自天门。 临流诸青嶂,含情各无言。 无言或至理,其中不可论。 溟滓方包括,此亦一微痕。 而况蜉蝣者,闻见恣嚣烦。 游览增永慨,风雅亦帨繁。 奈何七尺躯,欲以下上扪。 置置勿复道,宴坐随夜昏。 湖宽月堪贮,山閒云自根。 一楫破空濛,已觉此位尊。 湖山随去去,云月终我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李:指谢灵运和李太白,两位著名的诗人。
  • 羽化:道教用语,指修炼成仙,身体轻盈如羽,可以飞升。
  • 精魂:指人的精神或灵魂。
  • 溟滓:指混沌未分的状态,比喻深奥难明的事物。
  • 蜉蝣:一种昆虫,寿命极短,比喻短暂无常的生命。
  • 帨繁:指繁琐复杂。
  • 宴坐:安静地坐着,指冥想或静思。
  • 空濛:指模糊不清的景象。

翻译

李生向往着羽化成仙,谢公则隐藏着自己的精魂。 可悲的是,今昔的情感难以保存。 我眷恋那空旷的波光,它似乎从天门照耀下来。 面对湖边的青色山峰,它们含情脉脉,却无言以对。 无言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难以言说。 混沌之中,这一切只是一丝微小的痕迹。 更何况那些如蜉蝣般短暂的生命,他们的见闻充满了喧嚣和烦扰。 游览中增添了长久的感慨,风雅之事也变得繁琐。 为何七尺之躯,却想要触摸天地的极限。 放下这些不再谈论,静静地坐着,随着夜色降临。 湖面宽广,月亮可以储藏其中,山间闲适,云朵自然生长。 一划桨划破空濛的湖面,已感觉到这种地位的尊贵。 湖山随着我们的离去而去,云月却始终追随着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谢灵运和李太白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文人墨客风雅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喧嚣的厌倦。诗中运用了道教的羽化概念和精魂的隐喻,以及蜉蝣的比喻,来强调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人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