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腊代人送友之燕

金台目断晓林坰,天下心伤送客亭。 别袂初牵梅片白,离鞭遥拂柳条青。 风江几处征帆出,云岭千重去羽冥。 龙塞祇今皆内壤,燕然莫用古碑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初腊:农历十二月初一,即腊月初一。
  • 金台:古代指京城。
  • 目断:望断,望到看不见。
  • 晓林坰:清晨的郊野树林。
  • 别袂:分别时握着的手。
  • 梅片白:梅花的花瓣,形容白色。
  • 离鞭:离别时挥动的鞭子。
  • 柳条青:柳树的枝条,形容绿色。
  • 风江:风中的江面。
  • 征帆:远行的船帆。
  • 云岭:高耸入云的山岭。
  • 去羽冥:飞鸟远去,消失在昏暗中。
  • 龙塞:古代边塞名,指边疆。
  • 内壤:内地,指边疆已纳入国家内部。
  • 燕然:古代山名,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
  • 古碑铭:古代的石碑和铭文,常用来纪念战争胜利。

翻译

清晨,我站在京城的郊外,望着你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离别的伤感。我们刚刚握手告别,你的手还带着梅花的清香,而我挥动的鞭子在空中拂过,仿佛触碰到了青青的柳枝。江面上,几艘船只随着风起航,山岭间,鸟儿飞向远方,消失在云雾之中。如今的边疆已不再是往日的边塞,燕然山也不再需要那些古老的碑铭来纪念胜利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清晨的景色和离别的细节,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中运用了梅、柳等自然元素,以及风江、云岭等壮阔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结尾处提到边疆的变化,暗示了时代的变迁,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期盼。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