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岭右: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一带。
- 杜工部:即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
- 秦州杂咏:杜甫的一组诗,共二十首,反映其在秦州(今甘肃天水)的生活和感慨。
- 次其韵: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海气:海上的雾气。
- 三山:神话中的三座仙山,这里可能指海上的景象。
- 彤云:红色的云。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劲卒:强壮的士兵。
- 重关:重要的关隘。
- 鱼服:指鱼鳞甲,这里比喻被困。
- 龙髯:龙的胡须,这里比喻皇帝。
- 若为颜:如何面对。
翻译
海上的雾气润泽着三座仙山,红色的云彩在缥缈间若隐若现。 这里难道没有强壮的士兵吗,谁来坚守这重要的关隘。 被困在鱼鳞甲中,处境何其急迫,皇帝已经离去,不再回来。 作为侍臣,受到的恩遇如此之重,回首往事,我该如何面对。
赏析
这首作品是陈邦彦在丁亥年仲春从岭南归来,暂居乡园时,读到杜甫的《秦州杂咏》后,感慨万分,按照杜甫诗的韵脚所作。诗中通过“海气润三山,彤云缥缈间”描绘了一幅海上仙山的梦幻景象,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后句“岂应无劲卒,谁与固重关”则直接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切。最后两句“侍臣恩遇重,回首若为颜”则抒发了诗人对过去侍奉皇帝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
陈邦彦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御园仲春恭奉皇太后赏桃花之作 》 —— [ 清 ] 弘历
- 《 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春行县复往焉故有此作 》 —— [ 唐 ] 张九龄
- 《 乙酉仲春同侯广成先生入郡西诸山探梅游陟三日胜处略尽舟夜与研德云俱共读玻公梅花诗因次韵十首 其二 》 —— [ 明 ] 黄淳耀
- 《 吴中春感次韵 》 —— [ 明 ] 韩奕
- 《 道光壬辰1832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即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 》 —— [ 清 ] 徐必观
- 《 辛巳仲春京口望茅止生翙舟不至感述三首 》 —— [ 明 ] 于鉴之
- 《 辛卯春仲,阴雨连旬,梅英落飞,真花神一厄也。为赋怨言一律 》 —— [ 清 ] 王瀛
- 《 正德辛未二月陪都宪矩庵陈先生方伯管公少参白公佥宪陈公往隆中谒武侯二首 》 —— [ 明 ] 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