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岭右: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一带。
- 杜工部:即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
- 秦州杂咏:杜甫的一组诗,共二十首,反映其在秦州(今甘肃天水)的生活和感慨。
- 次其韵: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海气:海上的雾气。
- 三山:神话中的三座仙山,这里可能指海上的景象。
- 彤云:红色的云。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劲卒:强壮的士兵。
- 重关:重要的关隘。
- 鱼服:指鱼鳞甲,这里比喻被困。
- 龙髯:龙的胡须,这里比喻皇帝。
- 若为颜:如何面对。
翻译
海上的雾气润泽着三座仙山,红色的云彩在缥缈间若隐若现。 这里难道没有强壮的士兵吗,谁来坚守这重要的关隘。 被困在鱼鳞甲中,处境何其急迫,皇帝已经离去,不再回来。 作为侍臣,受到的恩遇如此之重,回首往事,我该如何面对。
赏析
这首作品是陈邦彦在丁亥年仲春从岭南归来,暂居乡园时,读到杜甫的《秦州杂咏》后,感慨万分,按照杜甫诗的韵脚所作。诗中通过“海气润三山,彤云缥缈间”描绘了一幅海上仙山的梦幻景象,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后句“岂应无劲卒,谁与固重关”则直接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切。最后两句“侍臣恩遇重,回首若为颜”则抒发了诗人对过去侍奉皇帝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
陈邦彦的其他作品
- 《 黄又生先生开府吴淞作此寄怀 》 —— [ 明 ] 陈邦彦
- 《 孟春廿七夜集写叶山房赏灯奉和云淙先生大韵 其二 》 —— [ 明 ] 陈邦彦
- 《 怀钟生 》 —— [ 明 ] 陈邦彦
- 《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 —— [ 明 ] 陈邦彦
- 《 避人 》 —— [ 明 ] 陈邦彦
- 《 辛巳元日自题小像因怀邓玉叔 其三 》 —— [ 明 ] 陈邦彦
- 《 次答董才孺 》 —— [ 明 ] 陈邦彦
- 《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 —— [ 明 ] 陈邦彦
相关推荐
- 《 暗香 · 庚申二月粤匪肆扰,广德被陷,湖郡纂严。杭人多有迁地者。予家半在杭州,适从宣州军,匆促就道,牵衣惜别,惘惘可怜。舟中携有白石道人歌曲,中有暗香疏影两阕,即张叔夏改为红情绿意者也。偶步其韵,却寄内子 》 —— [ 清 ] 杨葆光
- 《 笥中偶得去年二月都下数诗 》 —— [ 宋 ] 陆游
- 《 寄题盱眙杜子师东山草堂 》 —— [ 宋 ] 贺铸
- 《 仲春晚寻覆釜山 》 —— [ 唐 ] 钱起
- 《 和梅轩叔原韵 》 —— [ 清 ] 庄年
- 《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 》 —— [ 清 ] 黄宗羲
- 《 初秋三首 》 —— [ 明 ] 袁中道
- 《 次韵周安道宪史仲春雨窗书怀十首 其二 》 —— [ 元 ] 叶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