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上述怀

薰风起南溟,扬帆指京国。 授衣兼暑寒,轻装任羞涩。 亲闱既捐弃,远游今亦得。 中馈属久虚,有妾侍巾栉。 儿女各稚幼,大者仅成立。 颇亦解大义,不作牵衣泣。 但嘱蚤来归,毋为恋天邑。 我家本单微,笔耕岁自给。 非关慕荣膴,其如值倾侧。 乱流如未济,孤舟逝安适。 著书三十篇,字字挥血汁。 持此献彤廷,太仓馀一粒。 群策倘辐辏,济时尚有及。 微志苟获伸,怀哉即家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 南溟:南海。
  • 授衣:指准备衣服。
  • 亲闱:指父母居住的内室,借指父母。
  • 中馈:指家中饮食的事务。
  • 巾栉:洗沐用具,这里指侍奉生活起居的人。
  • 单微:指家境贫寒。
  • 荣膴:指高官厚禄。
  • 倾侧:倾斜,这里比喻时局的动荡不安。
  • 乱流:指时局动荡。
  • 未济:《易经》中的卦名,表示事情未完成。
  • 彤廷:指朝廷。
  • 太仓: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
  • 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

翻译

和暖的南风吹起,我扬帆前往京城。准备的衣服既要应对暑热也要应对寒凉,轻便的行囊里装着简陋的衣物。我已经失去了父母,如今远游也是命中注定。家中的饮食事务已经久无人打理,只有妾室在侍奉我。儿女们都还年幼,最大的也才刚刚成年。他们也懂得大道理,不会哭泣着挽留我。只是嘱咐我早点回来,不要贪恋京城的繁华。我家原本贫寒,靠着笔耕每年勉强维持生计。并不是羡慕高官厚禄,而是时局动荡,我必须前行。如果时局动荡还未平息,我这孤舟将何去何从?我写了三十篇书,每个字都凝聚着我的心血。我将这些献给朝廷,希望能为国家的粮仓添上一粒米。如果众人的智慧能汇聚起来,拯救时局或许还来得及。如果我的微小志向能够实现,那么我就可以安心回家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为了家国大义而远行的决心和忧虑。诗中,“薰风起南溟,扬帆指京国”描绘了出发的场景,而“授衣兼暑寒,轻装任羞涩”则反映了旅途的艰辛和家境的贫寒。后文通过对家庭的牵挂和对时局的担忧,展现了作者的复杂情感。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个人志向的坚持,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