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晚将至崇德阻雨不前
殷其雷,在山之侧,熌烁飞光来自北。须臾野隘平山迷,淡月疏星不相克。
青林夹道两朦胧,捍索桅竿浑难识。惟闻雨点起风狂,共惊帆驶一何亟。
舟人颠沛更传呼,疲稿弱缆争无力。暂依坠岸棘芦丛,咫尺前行莫可得。
敲窗片片如欲入,蜡花引泪残光熄。雨过犹馀飕飗声,一枕清凉随漏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殷其雷:形容雷声很大。殷(yǐn),形容声音大。
- 熌烁:形容闪电的光亮。熌(shǎn),闪烁。
- 野隘:野外狭窄的地方。
- 淡月疏星:淡淡的月光和稀疏的星星。
- 不相克:不能相互制约,这里指月光和星星无法驱散雷电的威力。
- 青林:青翠的树林。
- 捍索桅竿:固定帆船桅杆的绳索。捍(hàn),保护,固定。
- 帆驶:帆船行驶。
- 舟人:船夫。
- 颠沛:颠簸,动荡不安。
- 疲稿弱缆:疲惫的船夫和脆弱的缆绳。稿(gǎo),这里指船夫。
- 棘芦:带刺的芦苇。
- 咫尺前行莫可得:形容距离很近但无法前进。咫(zhǐ),古代长度单位,比喻很近。
- 飕飗:形容风声。飗(liú),风声。
- 漏刻: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翻译
雷声隆隆,仿佛在山的一侧,闪电的光芒从北方飞来。片刻之间,野外的狭窄地带被山峦所遮蔽,淡淡的月光和稀疏的星星无法驱散雷电的威力。青翠的树林沿着道路两侧朦胧不清,固定帆船桅杆的绳索难以辨认。只听见雨点和狂风的声音,大家都惊讶于帆船行驶得如此急速。船夫们在颠簸中呼喊,疲惫的船夫和脆弱的缆绳都无力挣扎。暂时停靠在岸边的带刺芦苇丛中,虽然距离目的地很近却无法前进。敲打窗户的雨点似乎要进入船舱,蜡烛的残光在泪水中熄灭。雨停后,仍然能听到风声,清凉的感觉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让人在枕头上感到舒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船只在崇德附近遭遇困境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船只的颠簸,传达了旅途中的艰难与不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雷声、闪电、雨点、风声等,以及对船只和船夫的描写,展现了恶劣天气下的航行挑战。通过对自然力量的描绘和对人类努力的反思,诗歌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类努力的同情。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经历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