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者毙于荒而有不尽以荒毙者催科抚字当并计矣二首

狗彘皆人食,衣冠半茧丝。 君无尤旱魃,民已失春时。 考未阳城署,都非孔距为。 如何饥馑故,独使旰宵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狗彘皆人食:狗和猪都被人吃,形容饥荒严重,食物极度匮乏。
  • 衣冠半茧丝:衣冠指士人,半茧丝指衣着破旧,只有一半是用茧丝制成的,形容士人生活困苦。
  • 旱魃:古代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 春时:春天,这里指农作物的种植季节。
  • 考未阳城署:考指考察,未阳城署指未阳城的地方官署,这里指官员。
  • 孔距:古代量具,用以测量长度,这里比喻标准或规范。
  • 饥馑:饥荒。
  • 旰宵:旰指晚上,宵指深夜,这里指官员夜以继日地工作。

翻译

狗和猪都成了人们的食物,士人的衣着破旧不堪。 你不要责怪旱灾的怪物,农民已经错过了春耕的时机。 考察未阳城的官员,他们的行为都不符合规范。 为何饥荒的原因,让官员们夜以继日地思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严重的饥荒景象,通过“狗彘皆人食”和“衣冠半茧丝”生动地表现了社会的困苦和士人的贫寒。诗中对官员的考察和行为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的作为未能缓解饥荒,反而让问题更加严重。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官员们夜以继日思考饥荒问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找到解决之道。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关注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