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晓见闺人礼忏

残月微微散晓星,窗风吹动画幡铃。 衣中珠珞千条重,定后炉烟一缕青。 鹦鹉教来持口戒,莲华绣去裹心经。 梵音唱彻声清远,卧阁何人梦不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侵晓:接近黎明。
  • 闺人:指妇女。
  • 礼忏:佛教仪式,礼拜与忏悔的合称。
  • 残月:即将消失的月亮。
  • 微微:形容光线微弱。
  • 画幡:绘有图案的旗幡。
  • 珠珞:璎珞,佛教徒佩戴的装饰品。
  • 定后:禅定之后。
  • 炉烟:香炉中升起的烟。
  • 鹦鹉教来:指鹦鹉学舌,这里比喻教导。
  • 持口戒:遵守不妄语的戒律。
  • 莲华:莲花,佛教中象征纯洁。
  • 裹心经:用莲花图案包裹心经,指将心经放置在莲花中。
  • 梵音:佛教音乐,诵经声。
  • 卧阁:指卧室。

翻译

接近黎明时,我看到妇女们在进行佛教的礼拜与忏悔。即将消失的月亮微弱地照耀着,星星点点,窗外的风吹动了绘有图案的旗幡上的铃铛。她们身上佩戴的璎珞重叠千条,禅定之后,香炉中升起一缕青烟。鹦鹉被教导遵守不妄语的戒律,莲花图案包裹着心经。佛教音乐唱响,声音清远,卧室中的人们如何能不从梦中醒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黎明时分妇女们进行佛教仪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宗教仪式的庄严与宁静。诗中“残月微微散晓星”和“窗风吹动画幡铃”等句,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象和声音效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半部分通过对佛教器物和行为的描写,如“珠珞”、“炉烟”、“鹦鹉教来持口戒”和“莲华绣去裹心经”,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宗教色彩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