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游韦氏庄忆十二年前先伯修暨顾升伯李长卿偕游此地今伯修去世八年顾李二兄新以言去古人云未免有情谁能遣此潸然久之
犹记天街白鼻騧,出门长是踏飞沙。
几年夜雨慈恩寺,十度春风奈子花。
石火仓忙思驻景,滩流清浅梦移家。
东林法道衰如许,不见栽莲谢永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騧 (guā):一种黑嘴的黄马。
- 慈恩寺:位于西安,唐代著名的佛寺。
- 奈子花:即樱花,奈子是樱花的别称。
- 石火:比喻时间短暂,如石火电光。
- 驻景:留住美好的时光。
- 东林:指东林寺,位于江西庐山,是佛教禅宗的重要寺庙。
- 法道:指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 谢永嘉:指谢灵运,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因其曾任永嘉太守,故称谢永嘉。
翻译
还记得在京城街道上骑着白鼻騧,出门总是踏着飞沙。 几年前在慈恩寺听着夜雨,十度春风中赏奈子花。 时光如石火般仓促,总想留住美好瞬间,梦里却似滩流清浅,家已迁移。 东林寺的佛法衰微至此,不见当年栽莲的谢永嘉。
赏析
这首作品是明代袁宏道在暮春时节重游韦氏庄时所作,回忆了十二年前与先伯修、顾升伯、李长卿一同游此地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对佛法衰微的哀叹。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石火仓忙”与“滩流清浅”,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佛法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