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媱女:妖艳的女子。
- 香象:佛教中比喻悟道精深彻底。
- 截河流:比喻断绝烦恼。
- 一非刬众皆:指一旦悟道,所有烦恼皆可消除。
- 百喻经:佛教经典,以寓言故事阐述佛教教义。
- 齐谐:古代传说中的书名,记载怪异之事。
- 诙俳:诙谐戏谑。
- 书鱼:指嗜书如命的人。
- 火坑子:指陷入世俗欲望的人。
- 粉娃:指美色。
翻译
急切地追求修行,却害怕妖艳女子的诱惑;严格地持戒,却怯于听到女子的钗声。 像香象截断河流一样,一旦悟道,所有烦恼都可消除。 在庵中闷闷地观看《百喻经》,其奇妙胜过《十齐谐》。 八十岁的老翁怜爱孩童,庄重的言语中夹杂着诙谐。 我愿成为嗜书如命的人,死后就埋藏在经书中。 这胜过那些陷入世俗欲望的人,为了美色而牺牲自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执着和对世俗诱惑的警惕。通过对比修行与世俗生活的不同,强调了悟道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佛教的比喻和典故,如“香象截河流”和“百喻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教修养。同时,诗中的自嘲与幽默,如“我愿作书鱼”和“庄语间诙俳”,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修行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世俗诱惑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