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

怪石穿江出,江寒石亦寒。 或从舟底见,或作假山看。 聚客多茶店,逢人上米滩。 溪流虽较险,下水也平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新安江:位于中国浙江省的一条河流。
  •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 穿江:穿过江面。
  • :有的。
  • 舟底:船底。
  • 假山:园林中模仿自然山石堆砌的小山。
  • 聚客:聚集客人。
  • 茶店:卖茶的小店。
  • 米滩:可能指河滩上堆积的米或其他粮食。
  • 溪流:小河。
  • 下水:指船只下水航行。

翻译

奇特的石头穿过江面而出,江水寒冷,石头也显得冰冷。 有的石头从船底可见,有的则像是园林中的假山。 茶店里聚集了许多客人,人们上岸到米滩。 虽然溪流有些险峻,但船只下水航行也是安全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新安江的景色和当地的生活场景。诗中“怪石穿江出”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江中石头的奇特和江水的寒冷。后文通过对比舟底可见的石头和假山,展现了江景的多样性。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人文景观,描述了茶店的热闹和米滩的繁忙,最后以溪流的险峻和航行的安全作结,表达了对新安江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