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伯圜亭同顾升伯李长卿汤嘉宾看牡丹

古树暗房栊,登楼只辨红。 分畦将匝地,合燄欲焚空。 蝶醉轻绡日,莺捎煖絮风。 主人营一世,身老众香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圜亭:圆形亭子。
  • 房栊:窗户。
  • 分畦:分隔的田地,这里指花坛。
  • 匝地:遍地。
  • 合燄:火焰般的花朵,形容花朵繁盛。
  • 轻绡:轻薄的丝绸,这里形容蝴蝶的翅膀。
  • 煖絮:温暖的棉絮,这里形容风中的柳絮。
  • 一世:一生。

翻译

古老的树木遮蔽了窗户,登上楼台只能分辨出一片红色。 花坛遍布地面,花朵繁盛如同火焰欲焚天空。 蝴蝶在阳光下轻舞着薄翼,黄莺追逐着温暖的风中柳絮。 主人一生致力于此,年老时仍身处于这众香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惠安伯的圜亭中观赏牡丹的情景。诗中,“古树暗房栊”与“登楼只辨红”形成对比,突出了牡丹的艳丽。后两句以“分畦将匝地,合燄欲焚空”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的繁盛景象。诗中还巧妙地通过“蝶醉轻绡日,莺捎煖絮风”来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结尾“主人营一世,身老众香中”则表达了主人对牡丹园的深情与执着,以及晚年依然沉浸在花香中的满足与宁静。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