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

珠题嵌绝辟,人巧依天匠。 峭绿叠颓岚,青天怯磨荡。 濛濛太始云,旷劫相酝酿。 一自辟玄宫,斧作仙家障。 苍峦夹攲窦,高天入盆盎。 终古容清虚,诸仙几回丧。 真人将上升,先此规图样。 十二楼五城,某天如某嶂。 宫成付黄冠,仙邮侈供帐。 道装俗须眉,只此输天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珠题:指精美的题字或题额。
  • 嵌绝:镶嵌得极为精妙。
  • 人巧:人的技艺。
  • 天匠:自然的造化。
  • 颓岚:指山间的雾气。
  • 磨荡:摇动,动荡。
  • 濛濛: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
  • 太始:古代指天地开辟之初。
  • 旷劫:极言时间之长。
  • 酝酿:逐渐形成。
  • 辟玄宫:开辟道观。
  • 仙家障:仙人居住的屏障。
  • 攲窦:倾斜的洞穴。
  • 盆盎:大腹小口的瓦器。
  • 终古:自古以来。
  • 清虚:清净虚无。
  • 真人:道家称得道的人。
  • 规图样:规划设计图。
  • 十二楼五城:指仙境中的建筑。
  • 某天:某处天空。
  • 某嶂:某座山峰。
  • 黄冠:道士的帽子,代指道士。
  • 仙邮:仙人传递信息的地方。
  • 侈供帐:奢侈的帐篷。
  • 道装:道士的装束。
  • 俗须眉:世俗的男子。

翻译

精美的题字镶嵌得极为精妙,人的技艺依托于自然的造化。 峭壁上的绿意与山间的雾气交叠,青天似乎也因之摇动。 云雾弥漫,仿佛是天地开辟之初的景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 自从开辟了道观,这里便成了仙人居住的屏障。 苍翠的山峦夹着倾斜的洞穴,高高的天空仿佛被收入盆盎之中。 自古以来,这里保持着清净虚无,多少仙人曾在此消逝。 真人即将升天,先在此规划设计图。 仙境中的建筑如同某处天空下的某座山峰。 宫殿建成后交给道士,仙人传递信息的地方则有奢侈的帐篷。 道士的装束与世俗的男子相比,只此一点便输给了天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通过精妙的镶嵌技艺、自然与人工的和谐、以及仙境与世俗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珠题嵌绝辟”、“峭绿叠颓岚”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同时,通过对“真人”、“十二楼五城”等仙境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体现了人文精神的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