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七日五弟初度

任运阅年光,不识支平易。 但闻蜡梅香,知弟生辰至。 二十八番花,一开一回丽。 读尽古人书,识遍天下事。 家世安国学,铁砚工文字。 无射不穿杨,一往看联辔。 屈指兔目花,黄时甫再岁。 千里宿舂粮,养就天池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任运:随顺自然的变化。
  • :经历,度过。
  • 支平易:指生活的简单和容易。
  • 蜡梅:一种冬季开花的植物,此处指蜡梅的香气。
  • 生辰:生日。
  • 番花:指花朵的开放。
  • :美丽。
  • 安国学:指安定的国家学术环境。
  • 铁砚:古代用来磨墨的工具,比喻勤奋学习。
  • 工文字:精通文学。
  • 无射:没有失误。
  • 穿杨:古代射箭术语,指箭能穿透杨树叶子,比喻技艺高超。
  • 联辔:并驾齐驱,比喻并肩前进。
  • 屈指:计算时间。
  • 兔目花:可能是指某种植物,具体不详。
  • 宿舂粮:指准备充足的食物。
  • 天池翅:比喻高远的志向或能力。

翻译

随顺自然地度过岁月,不知道生活可以如此简单容易。只听见蜡梅的香气,便知道弟弟的生日即将到来。二十八次花朵的开放,每一次都如此美丽。读完了古人的书籍,了解了天下的大事。家世安于国家的学术环境,勤奋学习,精通文学。箭无虚发,技艺高超,一起并肩前进。计算着时间,当兔目花变黄时,弟弟就两岁了。提前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培养出高远的志向和能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自然的变化和蜡梅的香气,巧妙地引出了弟弟的生日,表达了对弟弟成长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读尽古人书,识遍天下事”展现了家族对学问的重视,而“铁砚工文字”则体现了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结尾的“养就天池翅”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弟弟未来能够展翅高飞、成就一番事业的殷切期望。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