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巳: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此处指明朝某年的除夕。
-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 江田:靠近江边的田地。
- 稚松:年轻的松树。
- 云堰地:形容松树茂密,如同云朵遮蔽了地面。
- 雏女:年幼的女儿。
- 贝叶:古代印度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经,称为贝叶经,此处指佛经。
- 翻将绽:翻动即将展开。
-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比喻简朴的生活。
- 著屡穿:经常穿着,已经穿破。
- 贫乡:贫穷的乡村。
- 林泉:山林与泉水,指隐居之地。
翻译
在靠近江边的十亩田地上,我已经归隐耕作七年。 年轻的松树茂密如云,遮蔽了地面,年幼的女儿头发垂肩。 翻动着即将展开的佛经,荷叶制成的衣服已经穿破。 贫穷的乡村有什么值得留恋,大多是因为那里的山林与泉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袁宏道在乙巳除夕之际的田园生活和心境。诗中,“十亩负江田,归耕已七年”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而“稚松云堰地,雏女发垂肩”则通过自然与家庭的和谐画面,传达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后两句“贝叶翻将绽,荷衣著屡穿”以佛经和荷衣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追求和物质简朴的态度。最后,“贫乡何可恋,大抵为林泉”点明了诗人之所以留恋贫乡,是因为那里有他向往的自然美景和隐居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