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久住沙市苏潜夫迟之十馀日矣雨中集刘绳之高斋小脩忽至赋得十灰

百里三回约,无朝不眄来。 未曾离口齿,忽已到池台。 酒病花销去,诗心竹引开。 筼筜旧老圃,芟草去尘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iǎn):斜视,这里指期待。
  • 酒病:因饮酒过多而感到不适。
  • 诗心:创作诗歌的心情或灵感。
  • 筼筜 (yún dāng):一种竹子。
  • 芟草 (shān cǎo):除去杂草。

翻译

百里之外,我三次约定相见,每一天都满怀期待地等待你的到来。 未曾离开过口中的约定,忽然间你已出现在这池台之间。 酒后的不适被花香所驱散,创作诗歌的心情被竹林所激发。 在这片种植着筼筜的老园子里,我除去杂草,扫去尘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小修的深切期待和突然到来的喜悦。诗中,“百里三回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重视和期待,而“未曾离口齿,忽已到池台”则生动描绘了友人突然出现的惊喜。后两句通过“酒病花销去,诗心竹引开”表达了自然环境对诗人心情的积极影响,最后以“筼筜旧老圃,芟草去尘灰”作结,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幽,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净化和期待的重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