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瘦石:形容石头形状瘦削、棱角分明。
- 鳞鳞:形容石头表面像鱼鳞一样层层叠叠。
- 碧丝:绿色的细丝,这里形容石头上的青苔或细藤。
- 百盘:形容树枝盘绕曲折,多变。
- 无地不青枝:到处都是青翠的树枝。
- 西方种:指佛教中的菩提树,传说中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因此菩提树被视为佛教的圣树,多生长在印度等西方地区。
- 嘉州:地名,今四川省乐山市。
- 合眼师:指闭目冥想的僧人,这里可能指精通佛教经典的僧人。
翻译
瘦削的石头上,层层叠叠的青苔如同碧绿的丝线, 曲折盘绕的树枝无处不展现着青翠的生命力。 这样的景象,人间难得一见,它仿佛是西方佛教圣地的菩提树, 我想要询问嘉州的闭目冥想的僧人,是否知晓这其中的奥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林寺中独特的自然景观,通过“瘦石鳞鳞带碧丝,百盘无地不青枝”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石头与树枝交织的静谧之美。诗中“人间那得西方种”一句,巧妙地将眼前的景致与佛教的圣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这片景色的崇高赞美。结尾的“问取嘉州合眼师”则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仿佛诗人想要通过询问深谙佛理的僧人,来探寻这自然之景背后的深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赋得裙拖六幅潇湘水 》 —— [ 明 ] 袁宏道
- 《 迎春日舟中宴坐限韵 》 —— [ 明 ] 袁宏道
- 《 岘山道中闻颂汪使君德政诗以纪之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蕲阳舍舟从兴国走咸宁道出金牛镇山路如刀脊飞雪浸肤舆人艰窘几不能步然千峰缀雪或如鸦鵛或如积琼亦行役之一快也道中随事口占遂得十六绝句 》 —— [ 明 ] 袁宏道
- 《 和萃芳馆主人鲁印山韵 》 —— [ 明 ] 袁宏道
- 《 惠安伯圜亭同顾升伯李长卿汤嘉宾看牡丹 》 —— [ 明 ] 袁宏道
- 《 黄昭质宪使得铜雀败瓦割而为三一以寄乃兄平倩其二遗余及小修弟 》 —— [ 明 ] 袁宏道
- 《 湖上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