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御宪佥治兵甘州

历尽边霜与塞云,旧题名处墨氤氲。 要将麟凤誇殊俗,也使侏禽识古文。 汉世才人求属国,晋家词客带将军。 腐儒半尺毛锥子,大纛高牙得似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御宪佥:指御史中丞,明代官职,负责监察。
  • 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明代时为边疆重镇。
  • 氤氲:yīn yūn,形容墨迹未干,模糊不清的样子。
  • 麟凤:传说中的神兽,比喻杰出的人才。
  • 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疆异族。
  • 侏禽: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 古文:古代的文字或文化。
  • 属国:附属国,指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
  • 腐儒:迂腐的儒生。
  • 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 大纛高牙:指军中的大旗和装饰,象征军权和威严。

翻译

你历经边疆的霜雪和塞外的云雾,曾在题名的地方留下模糊的墨迹。 你想要用杰出的人才来夸耀边疆的异族,也使得那些边疆的少数民族能够认识古代的文化。 汉朝时期,才子们被派遣到附属国去,晋朝的文人则带着将军的威严。 而我这个迂腐的儒生,只有半尺长的毛笔,怎能比得上你那军中的大旗和高耸的装饰呢?

赏析

这首诗是袁宏道送别前往甘州治兵的御史中丞时所作。诗中,袁宏道赞美了对方在边疆的功绩和文化传播的贡献,同时也自嘲了自己作为文人的无力。通过对比汉晋时期的才子与将军,以及自己的“毛锥子”与对方的“大纛高牙”,表达了诗人对边疆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角色的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边疆的壮阔,又体现了文人的自谦与对英雄的赞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