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兆孺

高城秋笛夜微微,满目西风捲素帏。 四海有心随短杖,三湘无处觅荷衣。 剑空孤匣听龙泣,客吊寒山有鹤归。 今日哭君骚雅尽,东南泉石少光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uǎn):卷起。
  • 素帏 (sù wéi):白色的帐幕,常用于丧事。
  • 四海 (sì hǎi):指天下,全国各地。
  • 短杖 (duǎn zhàng):短的手杖,此处可能指友人的遗物或象征。
  • 三湘 (sān xiāng):指湖南,湘江流域的三个地区。
  • 荷衣 (hé yī):荷叶制成的衣服,象征隐士的生活。
  • 孤匣 (gū xiá):孤零零的剑匣。
  • 龙泣 (lóng qì):龙在哭泣,比喻剑的哀鸣。
  • 寒山 (hán shān):寒冷的山,此处可能指墓地。
  • 骚雅 (sāo yǎ):指文学才华,特别是诗歌。
  • 泉石 (quán shí):指山水景致。

翻译

高高的城墙上,秋夜的笛声微弱,满眼是西风卷起的白色帐幕。 天下虽大,我却无处追随那短杖,湖南之地也无处寻觅那荷叶衣。 剑匣空空,只能听见龙在哭泣,客人吊祭寒山,只有鹤归来。 今日哀悼你,文学的辉煌已尽,东南的山水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和对文学衰落的感慨。诗中通过秋夜、西风、素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悲痛。同时,通过“四海有心随短杖”和“三湘无处觅荷衣”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遗物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今日哭君骚雅尽,东南泉石少光辉”作结,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当时文学衰落的忧虑。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