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兆孺

黄垆别去路漫漫,泽国空馀九畹兰。 白骨千年知已在,玄言湖海和人难。 秋江寂寞龙孙死,夜壑萧条鬼火寒。 痛杀君山笛里月,可同仙子一凭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垆(lú):古代指黄土堆,这里比喻坟墓。
  • 泽国:多水的地方,这里指江南水乡。
  • 九畹(wǎn):古代计量单位,一畹等于三十亩,九畹即二百七十亩,这里泛指大片土地。
  • 玄言:深奥的言论,这里指深奥难懂的道理。
  • 湖海:指江湖,泛指广阔的水域。
  • 龙孙:指竹笋,这里比喻才俊之士。
  • 夜壑(hè):夜晚的山谷。
  • 鬼火:磷火,夜晚在墓地或荒野中出现的蓝色火焰。
  • 君山:山名,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这里泛指山岳。
  • 凭栏:倚靠在栏杆上。

翻译

黄土坟墓分别后,道路漫长,江南水乡只剩下大片兰花。 白骨千年后,知音难寻,深奥的言论在江湖中难以与人交流。 秋天的江面上,才俊之士已逝,夜晚的山谷中,磷火闪烁,显得格外凄凉。 痛惜君山之上,笛声中的月光,是否能与仙子一同倚栏观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黄垆别去”与“白骨千年”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永恒,而“泽国空馀九畹兰”与“秋江寂寞龙孙死”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迁,抒发了对友人离世的悲痛。最后两句以君山笛声和月光为媒介,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