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乡道中
涩路如披棘,停车自咡嚅。
王事趣之去,原隰一征夫。
途光荒夕照,所见但飞鸟。
飞鸟鸣不已,客意愈踌躇。
秣马昏林下,孤村半有无。
啼獋攀前辙,奔狼迫后驱。
呼仆环刀剑,弓衣学短襦。
自顾非行伍,束身似全诬。
特以居行少,无人道我迂。
私闻童仆语,作此诚区区。
本为观文往,何乃武容粗。
无多剑与矢,缓急安可需。
汝辈安知此,我意岂全躯。
先生威天下,新制重矢弧。
积叠三军众,存名亦执殳。
将求缓急用,于此未全殊。
今古戈矛客,请率以癯儒。
慎旃无复道,寄身在远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咡嚅(èr rú):小声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
- 王事:指国家的公务。
- 原隰(xí):原野和湿地。
- 征夫:远行的人。
-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
- 秣马:喂马。
- 獋(háo):狗叫声。
- 奔狼:比喻急速奔跑的人或事物。
- 弓衣:弓的套子。
- 襦(rú):短衣。
- 行伍:军队的行列,泛指军队。
- 束身:约束自己,使自己行为端正。
- 全诬:完全错误。
- 观文:指读书学习。
- 武容:武士的仪容。
- 缓急:紧急情况。
- 矢弧:箭和弓。
- 执殳(shū):拿着长矛。
- 癯儒(qú rú):瘦弱的读书人。
- 慎旃(zhān):小心谨慎。
翻译
道路崎岖难行,仿佛披荆斩棘,我停下车来,小声自言自语。国家的公务催促我前行,我只是一个在原野和湿地中征途的旅人。夕阳照耀着荒凉的旅途,所见只有飞鸟。飞鸟不停地鸣叫,我的心情更加犹豫不决。在昏暗的林下喂马,孤村若隐若现。狗叫声攀着前行的车轮,急速奔跑的狼紧随其后。我呼唤仆人围绕着刀剑,弓套学着短衣的样子。自视并非军人,却束身自守,似乎完全错误。只是因为平时少有行动,无人说我迂腐。私下听到仆人的话语,我这样做确实微不足道。本是为了学习而去,为何武士的仪容如此粗犷。箭和弓不多,紧急情况如何应对。你们这些人怎能理解这些,我的意图岂是为了保全自己。先生以威严治天下,新制重箭和弓。堆积如山的三军,名义上也拿着长矛。将寻求紧急情况下的用途,这一点并未完全不同。古今的战士,请让我这个瘦弱的读书人率领。小心谨慎,不要再说了,我寄身于远途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征途中的官员在艰难道路上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荒凉旅途、飞鸟鸣叫、孤村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旅途的孤独和不安。同时,通过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对仆人话语的回应,展现了内心的矛盾和坚定。最后,以对武士仪容和紧急情况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责任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官员的忠诚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