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客少年场行

结交遍四海,乡人无半识。 耻纳无意儒,宁结有心贼。 白手一布衣,喜怒关通塞。 将相每在门,望气如望职。 易卜天昏晴,难候君颜色。 头颅可掷人,一顾不可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结客:结交朋友。
  • 四海:指全国各地。
  • 无意儒:没有真正学问或志向的读书人。
  • 有心贼:有明确目的或野心的人。
  • 布衣:平民,普通百姓。
  • 通塞:指命运的好坏,通指顺利,塞指不顺。
  • 望气:古代迷信,通过观察云气来预测吉凶。
  • 头颅可掷人:形容豪迈,不惜生命。

翻译

结交朋友遍布全国各地,家乡的人却认识不到一半。 我羞于接纳那些没有真正学问或志向的读书人,宁愿与有明确目的或野心的人结交。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平民,我的喜怒哀乐都与命运的好坏紧密相连。 那些将相常常在我门前,他们观察云气就像在寻找职位一样。 天气的阴晴容易预测,但要揣摩君主的心思却难上加难。 我愿意豪迈地抛头颅,但连一次被赏识的机会都难以得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袁宏道对于结交朋友的看法和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结交遍四海,乡人无半识”展现了诗人广交朋友的胸怀,同时也透露出对家乡人的陌生感。诗人宁愿与有野心的人结交,也不愿接纳无志向的读书人,这反映了他对于志同道合的重视。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平民的身份自居,表达了对命运起伏的无奈,以及对权贵世界的讽刺。最后,诗人以豪迈的姿态表达了对被赏识的渴望,但现实却是连一次机会都难以得到,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自嘲。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