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诸公登涵元塔四首塔之七层初峻工于是日

独顶孤峰柱海门,功归造化轴归坤。 六牛四女互经纬,东渤南溟共柢根。 禨祲遥占城市色,盈虚频见汐潮痕。 冥搜物象如环掌,心目应从万古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涵元塔:一座塔名,可能是当时的一处名胜。
  • 峻工:峻,高大的样子;工,工程。峻工即指工程完成,这里指塔的建造完成。
  • 造化:自然界的发展变化。
  • :八卦之一,代表地。
  • 六牛四女:可能是指星宿或神话中的形象,具体含义不详。
  • 经纬:原指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事物的秩序和规律。
  • 东渤南溟:东渤指东海,南溟指南海,这里泛指广阔的海域。
  • 柢根:柢,树根;根,根基。柢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 禨祲:古代占卜时观察的云气,用以预测吉凶。
  • 盈虚:盈,充满;虚,空虚。盈虚指事物的盛衰变化。
  • 汐潮:汐,晚潮;潮,潮水。汐潮指潮水的涨落。
  • 冥搜:深入探索。
  • 物象:事物的形象或现象。
  • 环掌:环,环绕;掌,手掌。环掌比喻事物尽在掌握之中。
  • 心目:心智和眼界。

翻译

独自登上那座高耸入云的涵元塔,它如一根孤峰柱立在海门之上,仿佛是自然造化的杰作,稳固地扎根于大地。天上的六牛四女星宿交织着经纬,东海与南海共同构成了这片海域的根基。远远地,我通过观察云气来预测城市的吉凶,频繁地见证着潮水的涨落,记录着盈虚的变化。我深入探索着万物的形象,如同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我的心智和眼界应该从这万古的视角来评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登上新峻工的涵元塔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独顶孤峰柱海门”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塔的高耸,又隐喻了作者的孤独与超然。通过“六牛四女互经纬,东渤南溟共柢根”等句,展现了作者对天地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秩序的思考。结尾的“冥搜物象如环掌,心目应从万古论”则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探求和对历史长河的宏观视角。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考。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