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

霞彩收晴色,澄波媚夕晖。 饥鹰奔树冷,沙樢触人飞。 墩叟迎儿出,乡童负犬归。 少年饶酒力,何事怯寒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霞彩:晚霞的色彩。
  • 收晴色:指晚霞渐渐消退,晴朗的天色也随之消失。
  • 澄波:清澈的水波。
  • :美好,这里形容夕晖的美丽。
  • 夕晖:夕阳的光辉。
  • 饥鹰:饥饿的鹰。
  • 奔树:飞向树木。
  • 沙樢(mù):一种小鸟,这里可能指沙鸥。
  • 触人飞:指沙鸥突然飞起,触动人的视线。
  • 墩叟:指村中的老人。
  • 迎儿出:迎接孩子出来。
  • 乡童:乡村的孩童。
  • 负犬归:背着小狗回家。
  • 少年:年轻人。
  • 饶酒力:酒量很大。
  • 怯寒威:害怕寒冷。

翻译

晚霞的色彩渐渐消退,晴朗的天色也随之消失,清澈的水波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美丽。饥饿的鹰飞向树木,沙鸥突然飞起,触动人的视线。村中的老人迎接孩子出来,乡村的孩童背着小狗回家。年轻人虽然酒量很大,却为何害怕寒冷的威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江边傍晚的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片段。诗中,“霞彩收晴色,澄波媚夕晖”以绚丽的色彩和静谧的氛围开篇,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变幻。后文通过“饥鹰奔树冷,沙樢触人飞”等生动细节,增添了动态和生机。结尾的“少年饶酒力,何事怯寒威”则带出了对年轻人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