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曲戏赠黄昭质时昭质校士归

绯袍牙带鞠躬迎,认得风骚旧长卿。 莫似江南韩老子,教他炷艾待门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绯袍:红色的官服。
  • 牙带:用象牙装饰的腰带,古代官员的服饰。
  • 鞠躬:弯腰行礼,表示尊敬。
  •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泛指诗文。
  • 长卿: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这里借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 韩老子:指韩愈,唐代文学家,因其自称“老子”,故称。
  • 炷艾:点燃艾草,古代一种医疗方法,这里指韩愈常以此法治疗自己。
  • 门生:学生,弟子。

翻译

穿着红色官服,腰系象牙带,恭敬地迎接,我认出了那位风雅的旧日才子。 不要像江南的韩愈那样,让他点燃艾草等待着他的学生们。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赠给黄昭质的,诗中通过对比黄昭质和韩愈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黄昭质风雅才情的赞赏。诗中“绯袍牙带鞠躬迎”描绘了黄昭质恭敬有礼的形象,而“认得风骚旧长卿”则赞扬了他的文学才华。后两句以韩愈为例,暗示黄昭质不必像韩愈那样过于严肃,可以更加自在地对待学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和教育的深刻理解。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