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

流色滩声得雨添,石肩山足竞洄漩。 千峰啼鸟从缥缈,两岸丛花自反偏。 幽事递来勾意往,扁舟迟搒缩波前。 缘溪宛转青郊见,错认桃源夹口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流色:流动的色彩,指水流的颜色。
  • 石肩:山石的边缘。
  • 山足:山脚。
  • 洄漩:水流回旋。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反偏:随意,任意。
  • 幽事:幽静的事物或景象。
  • 勾意:引起兴趣。
  • 扁舟:小船。
  • 迟搒:缓慢地划船。
  • 缩波:水波收敛,指水波平静。
  • 缘溪:沿着溪流。
  • 宛转:曲折流转。
  • 青郊:春天的郊野。
  • 错认:误认为。
  • 桃源:桃花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夹口:指溪流的入口。

翻译

流动的色彩与滩头的声音在雨后更添生机,山石的边缘与山脚竞相回旋。 千峰之上的鸟鸣声从缥缈中传来,两岸的丛花自在地绽放。 幽静的景象接连不断地勾起我的向往,小船在平静的水波前缓缓划行。 沿着溪流曲折流转,春天的郊野映入眼帘,我误以为是桃花源的入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水的幽静景象,通过“流色滩声”、“石肩山足”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诗中“千峰啼鸟”与“两岸丛花”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陶醉。结尾的“错认桃源”则巧妙地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想象。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