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引

浓烟抺尽春沙暖,锦云炙日鸳鸯满。 斜岚扑地夜鬟香,较取卓家黛深浅。 苔光匀绿堆春简,尺阑题尽折枝短。 桂桡一划破青天,办取藤鞋踏山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ǒ):涂抹。
  • (zhì):烤。
  • (lán):山间的雾气。
  • (huán):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
  • 较取:比较。
  • 卓家黛:卓文君的眉色,这里指美丽的眉色。
  • 苔光:苔藓的光泽。
  • 匀绿:均匀的绿色。
  • 春简:春天的竹简,这里指春天的景象。
  • 尺阑:短栏杆。
  • 桂桡(guì ráo):桂木制成的船桨。
  • 办取:准备好。
  • 藤鞋:用藤编织的鞋子。
  • 山眼:山中的景色。

翻译

春天的江边,浓密的烟雾涂抹着温暖的沙滩,锦绣般的云彩炙烤着太阳,满是鸳鸯。 斜斜的山岚扑向地面,夜晚的发髻散发着香气,比较着卓文君眉色的深浅。 苔藓的光泽均匀地覆盖着绿色的春天,短栏杆上题满了折断的枝条。 桂木船桨一划,仿佛划破了青天,准备好藤鞋,踏上山中的美景。

赏析

这首作品以春天的江边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中“浓烟抺尽春沙暖”和“锦云炙日鸳鸯满”等句,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后句通过“斜岚扑地夜鬟香”和“苔光匀绿堆春简”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春天的绿意。结尾的“桂桡一划破青天,办取藤鞋踏山眼”则带有浪漫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探索的决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