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歌和江进之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晓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碾水穿香度。 铙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妆十万人。 罗额鲜妍棼綵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印如斗,前列长官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舟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搥大鼓。 金蟒缠胸神鬼装,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络香风吹笑声,十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垂髻淡淡妆。 拾得春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独有闭门袁大令,尘拥书床生网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娄江: 江名,在江苏南部,袁宏道家乡一带。
  • 三衢九陌: 形容城市街道众多。
  • 犊车: 古代贵族出行乘坐的轻便车辆,由小牛牵引。
  • 铙吹: 古代军乐或庆典中的乐器演奏。
  • 炫服靓妆: 美丽的服饰和妆容。
  • 罗额: 罗制的头巾。
  • 棼綵: 织锦的彩带。
  • 社歌: 社稷祭祀时的歌曲。
  • 绯衣金带: 红色官服配金色腰带,表示官员身份。
  • 屠苏酒: 农历新年时饮用的药酒。
  • 玉作幢: 玉质的旗杆,比喻华丽的装饰。
  • 梨园旧乐: 唐朝宫廷音乐。
  • 苏州新谱: 当地的新创曲目。
  • 假面胡头: 戴面具扮作胡人。
  • 窄衫绣裤: 穿着精致的服装。
  • 金蟒缠胸: 装饰有金色蟒纹的服装。
  • 白衣观音: 观音菩萨的舞蹈形象。
  • 观者如山: 人群如同山峦般密集。
  • 青莲衫子: 青色的莲花图案衣服。
  • 藕荷裳: 藕荷色的裙子。
  • 瓜子掷儿郎: 向儿童抛掷瓜子的游戏。

翻译

春风拂过娄江两岸,清晨的薄雾笼罩着繁华的街道。骏马如龙破雪疾驰,轻便的小车穿过雾气,洒下香气。热闹的乐队在烟尘中穿梭,万人穿着华丽,头戴罗帽,鲜艳夺目。祭祀队伍环绕着芒神,官员们身着绯红官服,佩戴金带,长官在前,太守随后。乌纱帽上装饰着汉宫花,仆人恭敬地献上屠苏酒。采莲舟上装饰华美,歌童和少女成双成对。宫廷旧有的音乐和苏州的新曲交织,面具和舞蹈热闹非凡。观众如山,分辨不清是人还是表演者。香风中飘来欢笑声,十里红纱遮掩着醉人的美景。女子们穿着青莲衫和藕荷裙,淡雅的妆容映衬着春天。她们比赛着捡拾春条,向孩子们抛掷瓜子。音乐高潮迭起,千家万户的杨柳新绿。只有袁大令独自关在房里,书籍堆积,尘土满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盛景图,展现了节日庆典的热闹与民俗风情。作者通过对马车、乐队、服饰、舞蹈等细节的生动描绘,展现出节日的喜庆和民众的欢乐。同时,也穿插了历史典故和地方特色,如梨园旧乐和苏州新谱,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袁宏道作为主人翁,却选择在热闹之外独自享受读书的乐趣,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他超脱世俗的品格。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明朝中期江南市井生活的繁荣景象。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