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散木韵

落叶蔽秋矶,残霞雨洗晖。 弹花蝉虎匿,掠竹水鹰飞。 白足遗棕屦,青娥送道衣。 庖童觅鲙去,兼买紫姜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ī):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 弹花:指花瓣被风吹落。
  • 蝉虎:一种小型的昆虫,常在草丛中活动。
  • (lüè):轻轻地擦过或拂过。
  • 白足:指光脚。
  • (yí):遗留,留下。
  • 棕屦 (zōng jù):用棕榈叶编织的鞋子。
  • 青娥:指年轻的女道士。
  • 庖童 (páo tóng):厨房的年轻助手。
  • (kuài):一种鱼。
  • 紫姜:一种颜色较深的姜。

翻译

落叶覆盖了秋天的岩石,残余的霞光在雨后显得更加明亮。 花瓣被风吹落,蝉虎藏匿起来,水鹰轻轻掠过竹林飞翔。 光脚留下的棕榈鞋,年轻的女道士送来了道衣。 厨房的小助手去寻找鲙鱼,还顺便买了紫姜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落叶、残霞、花蝉、水鹰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诗中“弹花蝉虎匿,掠竹水鹰飞”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动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后两句则通过人物的活动,为这幅自然画卷增添了人文气息,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和立体。袁宏道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意境。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