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口占

骏马红丝络,幞头金蟒装。 儿童拦路语,道是赛牛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口占:即兴作诗,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 骏马:好马,跑得快的马。
  • 红丝络:用红色丝线编织的马笼头。
  • 幞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 金蟒装:指幞头上装饰有金色的蟒蛇图案。
  • 赛牛王:一种民间的祭祀活动,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人们会装扮成牛王的样子,进行游行和表演。

翻译

一匹骏马戴着红色的丝线编织的马笼头,骑马的人头戴装饰有金色蟒蛇图案的幞头。 小孩子们拦在路上,兴奋地说:“看,这是在举行赛牛王的活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民间场景,通过骏马和幞头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儿童的天真烂漫和对节日活动的热切期待,通过他们拦路说话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明快,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民俗风情。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