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夕饶黄山侍御邀同今础酌南楼共望雨湖

南楼纵目便湖山,犹似扁舟碧渚间。 电里波光时一见,雨过秋色夜初还。 幸逢绣史携新赏,遂使金沙识故颜。 主意未终客未倦,何妨秉烛对流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饶黄山侍御:指饶宗颐,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曾任侍御史。
  • 今础: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南楼:地名,指位于某处的楼阁。
  • 扁舟:小船。
  • 碧渚:绿色的水中小岛。
  • 电里波光:闪电照亮水面,波光粼粼。
  • 雨过秋色:雨后的秋景。
  • 绣史:指文采斐然的史官。
  • 金沙:此处可能指金色的沙地,也可能是地名。
  • 主意:主人的意图或安排。
  • 秉烛:手持蜡烛。
  • 流间:水流之间,指湖面。

翻译

在这个夜晚,我与饶黄山侍御及今础一同在南楼上纵览湖山,感觉就像坐在小船上漂浮在碧绿的小岛之间。闪电划过,波光时隐时现,雨后的秋色在夜幕初降时显得格外清晰。幸运的是,有文采斐然的史官带来了新的赏析,让我们得以认识这片金色的沙地。主人的安排还未结束,客人们也未感到疲倦,何不手持蜡烛,继续在湖面之间对饮畅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南楼共赏湖山夜景的情景,通过“电里波光”和“雨过秋色”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夜晚湖面的神秘与美丽。诗中“幸逢绣史携新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文采的赞赏和对新知识的渴望。结尾的“何妨秉烛对流间”则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美景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交流的热爱。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