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八事春草
春松不异冬,每见东吹簸。
方知霜雪含,未许烟云卧。
所志在干霄,独有高山佐。
亭亭百尺姿,连群相友和。
晓日翠华凝,夜月疏光破。
群树皆遥揖,凡栖宁敢过。
自凭夏氏食,复使齐共饿。
百代异枯荣,千人分吊贺。
岂不罹岁寒,于此明肩荷。
是以甘殊谷,羞言秦五大。
为我留青青,幸无樵采剉。
幽人既同兹,永令清风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簸(bǒ):摇动,这里指风吹动。
- 霜雪含:含有霜雪的意味,指松树能经受寒冷。
- 干霄:冲天,形容极高。
- 亭亭:直立的样子。
- 翠华:指日光照射在松树上,使其显得翠绿而有光彩。
- 疏光破:指月光透过松针,形成斑驳的光影。
- 遥揖:远远地行礼,这里形容其他树木对松树的敬仰。
- 凡栖:普通的栖息,指普通鸟类。
- 夏氏食:指夏朝的饮食,这里比喻松树的坚韧和历史悠久。
- 齐共饿:指齐国人民共同忍受饥饿,这里比喻松树的坚贞不屈。
- 罹(lí):遭受。
- 肩荷:承担责任。
- 殊谷:不同的山谷,这里指松树选择生长的地方。
- 樵采剉(cuò):砍伐。
翻译
春天的松树与冬天的无异,每逢东风吹拂,便摇曳生姿。它表明自己能含霜雪,不愿沉睡于烟云之中。它的志向是冲天而起,只有高山能作为它的伴侣。它直立百尺,姿态亭亭,与同伴相友相和。早晨,日光凝结在它翠绿的枝叶上,夜晚,月光透过松针,斑驳陆离。其他树木都远远地向它致敬,普通的鸟类不敢在此栖息。它自比夏朝的饮食,又使齐国人民共同忍受饥饿。百代以来,枯荣更迭,千人吊贺,它岂不曾遭受岁寒,但它明白自己的责任。因此,它宁愿选择不同的山谷生长,也不愿提及秦国的五大夫松。请为我保留这青青的松树,不要让它受到砍伐。幽人与松树有着相同的志向,永远让清风传播它的美德。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松树的坚韧和高洁。诗中,松树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质,它不畏风霜,志向高远,与高山为伴,与其他树木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描绘松树在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诗人展现了松树的美丽与庄严。诗的结尾,诗人请求保留松树,不让其受到伤害,表达了对松树的敬仰和保护自然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松树的描绘,传达了对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