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晤梁非馨别十七年矣今昔之感情见乎诗

记得当年别路遥,音尘寂寂度先朝。 颇疑望气依南国,犹有啼痕泣旧辽。 侯霸素痴仍是昔,景差能赋为谁招。 越台春好蘼芜长,驷马何时重过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门:京城的城门。
  • :见面。
  • 梁非馨:人名,诗人的朋友。
  • 音尘寂寂:形容消息稀少,音信断绝。
  • 望气:古代迷信的一种,通过观察天象或云气来预测吉凶。
  • 南国:指南方。
  • 旧辽:指过去的辽国,这里可能指过去的时光或地方。
  • 侯霸素痴:侯霸,人名,素痴可能指其性格或行为上的某种特点。
  • 景差能赋:景差,人名,能赋指擅长作诗。
  • 越台:地名,指越王台,位于今浙江绍兴。
  • 蘼芜:一种植物,这里可能指野草。
  •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古代贵族的交通工具。

翻译

记得当年我们分别时,路途遥远,此后音信稀少,度过了许多先前的朝代。 我有些怀疑,你是依靠望气之术来到南国,而你的眼中还含着对旧日辽国的哀泣。 侯霸虽然痴愚,但他的本性依旧未变,景差虽能作诗,却不知为谁而作。 越台的春天美好,野草茂盛,四匹马何时能再次经过那座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久别重逢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音尘寂寂度先朝”描绘了长时间的分离和消息的断绝,而“颇疑望气依南国”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了朋友的行踪不定。后两句通过对侯霸和景差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性格和才华的赞赏。结尾的“越台春好蘼芜长,驷马何时重过桥”则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