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海外诸峰悠然有述二首

峰乃山之铓,非高铓不锐。 高以下为基,峻极于斯缀。 我思天半峰,独立云之际。 风霜明肃洁,日月互亏蔽。 昆崙及五岳,浑沌初填砌。 遂使中原心,各以司方帝。 此外诸名山,神奇看所系。 百宝祝融生,大文山隐闭。 我闻不周倾,西北鲜平势。 逶迤就溟渤,万水互吞噬。 罗浮四百峰,未敢肩营卫。 谁挥巨灵掌,五岭于斯劂。 天池自波澜,地轴无崩替。 气象乃相联,条支安可计。 潜分岛屿脉,共作东南柢。 漠漠三神山,可梦不可诣。 我求泛月槎,聊假阆风憩。 精神空四出,凡骨犹惉滞。 悠悠日望洋,身依卷石细。 岩谷恣冥搜,陵峦释冗赘。 所欲邻泰初,九霄供一睇。 始从县圃朔,以作诸山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áng):锋芒,这里指山峰的尖锐部分。
  • 峻极:极高。
  • 亏蔽:遮蔽。
  • 填砌:堆砌,这里指山脉的形成。
  • 司方帝:指掌管四方的神。
  •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这里指火山。
  • 不周:不完整,不周全。
  • 溟渤:大海。
  • 逶迤 (wēi yí):曲折绵延。
  • 吞噬:吞没。
  • (jué):雕刻,这里指山脉的形成。
  • 崩替:崩塌。
  • 条支:细小的枝条,这里指山脉的支脉。
  • (dǐ):树根,这里指山脉的根基。
  • 阆风:神话中的山名,位于昆仑山之上。
  • 惉滞 (zhān zhì):滞留,停留。
  • 冥搜:深远的搜寻。
  • 冗赘:多余,累赘。
  • 泰初:宇宙的开始,原始状态。
  • 县圃:古代神话中的山名,位于昆仑山之上。

翻译

山峰是山的锋芒,不高则锋芒不锐。高耸的山峰以下方为基石,极点在此相连。我梦想着天空中的山峰,独自站立在云端。风霜使其显得清晰洁净,日月交替遮蔽。昆仑山和五岳,如同混沌初开时的堆砌。使得中原的心脏,各自有神掌管四方。除此之外的众多名山,神奇之处在于它们的联系。百宝由祝融火山生出,大山隐藏着伟大的文章。我听说有不周全的地方,西北地区缺乏平坦的地势。曲折绵延至大海,万水相互吞没。罗浮山有四百座峰,却不敢与营卫相比。谁挥动巨灵之掌,使得五岭在此形成。天池自然波澜壮阔,地轴未曾崩塌。气象相互联系,细小的支脉难以计数。潜藏着岛屿的脉络,共同作为东南的根基。茫茫的三神山,只能梦见不能到达。我渴望乘着泛月的船,暂且在阆风山休息。精神四处游走,凡人的身体却停留不前。日复一日地望着海洋,身依细小的石头。岩谷中尽情搜寻,山陵间释放多余。所希望的是接近宇宙的开始,九天中供一眼望去。从县圃山开始,作为众山的顶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诗中,“峰乃山之铓,非高铓不锐”一句,既是对山峰形态的精准描述,也隐喻了人生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诗人的想象跨越了现实与神话,从昆仑、五岳到不周山,再到三神山,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自然与神话交织的世界。诗中的“我思天半峰,独立云之际”等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无限遐想和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