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庄落成同社中诸友赋

溪光桃燄煖纷纷,渐远喧嚣渐不闻。 阶下每流无械水,窗间时有不归云。 糟坛屡建三章约,花社新颁凡锡文。 一曲垂杨十里板,醉中偏倚石榴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浣溪庄:袁宏道的庄园名。
  • 桃燄:桃花盛开的样子,燄通“焰”,形容桃花如火焰般绚烂。
  • 械水:指未经人工改变的自然流水。
  • 糟坛:酒坛,这里指饮酒的场所。
  • 三章约:指饮酒时的规则或约定。
  • 凡锡文:可能是指某种文雅的饮酒仪式或文辞。
  • 石榴裙:红色的裙子,这里可能指醉酒后的状态,或是一种比喻。

翻译

溪边的桃树盛开着,光芒温暖而绚烂,渐渐远离了喧嚣,声音也渐渐听不见了。庄园的阶下流淌着未经人工改变的清水,窗间偶尔飘过不愿离去的云朵。酒坛旁常常建立着饮酒的规则,花社中新颁发了文雅的饮酒仪式。一曲垂柳伴随着十里的板桥,醉意中我偏爱那红色的石榴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浣溪庄的宁静与诗意,通过桃花、流水、云朵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诗中“糟坛屡建三章约,花社新颁凡锡文”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而“一曲垂杨十里板,醉中偏倚石榴裙”则带有一种悠闲自得的醉意,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