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澄碧:清澈碧绿。
- 缗(mín):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这里指细丝。
- 平泉:指平坦的泉水边,泛指自然环境。
- 草木尘:指草木上的尘埃。
- 孺子:指年轻人。
- 仙人:比喻超凡脱俗的人。
- 鵁鶄(jiāo jīng):一种水鸟。
- 瀼(ráng):水流的样子。
- 蛱蝶:蝴蝶的一种。
- 簪带:古代用来束发的饰物,这里指世俗的束缚。
翻译
一湾清澈碧绿的水,像细丝一样细腻,洗净了平坦泉水边的草木尘埃。溪边唱歌的是随和的年轻人,楼上作客的都是超凡脱俗的仙人。水鸟带着月光移向西边的流水,蝴蝶分花飞过北边的邻居。从此,白石和青山开始相伴,不再用簪带这些世俗之物来烦恼居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通过“澄碧”、“草木尘”、“仙人”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超脱生活的向往。诗中“鵁鶄带月移西瀼,蛱蝶分花过北邻”以生动的画面,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结尾的“不将簪带恼居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不愿被世俗的束缚所困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袁宏道清新脱俗的诗风。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集方平弟绿荫堂古槐下即事限韵 》 —— [ 明 ] 袁宏道
- 《 夏日同龙君超君善家伯修郊外小集 》 —— [ 明 ] 袁宏道
- 《 和东坡梅花诗韵今年雪多梅开不甚畅为花解嘲复以自解云耳 》 —— [ 明 ] 袁宏道
- 《 范生善形家言自山西还将归豫章诗以别之 》 —— [ 明 ] 袁宏道
- 《 白门逢焦师座主 》 —— [ 明 ] 袁宏道
- 《 感兴 》 —— [ 明 ] 袁宏道
- 《 集子静水明楼听歌仍和散木韵 》 —— [ 明 ] 袁宏道
- 《 密县天仙庙白松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