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弟自文战归

离却至公堂,飞舠出汉阳。 新衣荷碧色,远瓮蟹黄香。 笺牍频频出,文章字字商。 家传弧矢诀,个个解穿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公堂:科举考试的考场。
  • (dāo):小船。
  • :一种陶制的容器。
  • 弧矢:弓箭。
  • 穿杨:古代射箭术语,指射箭准确,能射穿杨树叶子。

翻译

离开了科举考试的考场,我们乘坐小船迅速离开了汉阳。 新衣服是荷叶般的碧绿色,远处的瓮中装着蟹黄,香气扑鼻。 书信和文件频繁地送出,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都在仔细斟酌。 我们家族传承的射箭技巧,每个人都精通,如同能射穿杨叶一般准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两位弟弟从科举考试归来后的情景,通过“离却至公堂”和“飞舠出汉阳”展现了他们离开考场的轻松与迅速。诗中“新衣荷碧色,远瓮蟹黄香”以色彩和香气渲染了归途中的愉悦氛围。后两句“笺牍频频出,文章字字商”和“家传弧矢诀,个个解穿杨”则分别体现了家族对文学和武艺的重视,以及弟弟们的才华和技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明快,表达了作者对弟弟们才华的自豪和对家族传统的骄傲。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