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藤纸:用藤皮纤维制成的纸,古代多用于书写。
- 书一通:写一封书信。
- 裴诗王集:指裴迪的诗集和王维的诗集,两人均为唐代著名诗人。
- 格婉变骚风:风格婉约,变化多端,有楚辞的风韵。
- 丽体:华丽的文体。
- 收花露:比喻收集美好的诗句。
- 方言:地方语言。
- 辨鸟虫:辨别鸟虫的声音,这里指诗中细腻的描写。
- 绿绨:绿色的绸缎,这里指用来包裹书籍的布料。
- 閒贮取:闲暇时取出。
- 一一示诸公:一一展示给各位朋友看。
翻译
我用藤纸写了一封书信,信中的诗句如同裴迪和王维的作品一样被收录在他们的诗集中。在和平清明的时代,我传递着优雅的话语,我的诗风格婉约多变,带有楚辞的风韵。我用华丽的文体收集了如花露般美好的诗句,用地方语言辨别出鸟虫的细微声音。我用绿色的绸缎将这些诗句闲暇时取出,一一展示给我的朋友们看。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己作品的自豪。通过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诗歌的华丽和婉约风格,以及对语言的精准把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文化交流和分享的乐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人日同度门发足上玉泉 》 —— [ 明 ] 袁宏道
- 《 采石蛾眉亭 》 —— [ 明 ] 袁宏道
- 《 八月六日舟中忆去年此日与大兄都城归义寺别泫然念及大姑自云明岁二三月当还出笼不远因大笑而别今大姑与兄俱逝矣哀哉 》 —— [ 明 ] 袁宏道
- 《 送李湘洲使浙 》 —— [ 明 ] 袁宏道
- 《 暮春同黄无净曹季和黄昭质家伯修游高梁桥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蕲阳舍舟从兴国走咸宁道出金牛镇山路如刀脊飞雪浸肤舆人艰窘几不能步然千峰缀雪或如鸦鵛或如积琼亦行役之一快也道中随事口占遂得十六绝句 》 —— [ 明 ] 袁宏道
- 《 过滕赠令尹赵年兄乾所 》 —— [ 明 ] 袁宏道
- 《 大人寿日戏作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