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张傅野万玉山房

楚岸湘烟卜筑宽,孤亭修竹半临湍。 经冬青青杳霭色,长夏肃肃高云寒。 坐引清风摇佩玉,閒看佳句满琅玕。 为君且就灵丘赋,未得相从蒋径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卜筑:选择建筑地点。
  • 修竹:长长的竹子。
  • 临湍:靠近急流。
  • 杳霭:深远而朦胧的样子。
  • 肃肃:寒冷而清新的样子。
  • 佩玉:古代贵族佩戴的玉饰。
  • 琅玕: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的诗句。
  • 灵丘:灵秀的山丘。
  • 蒋径:蒋山的小径,这里指隐居之地。

翻译

在楚地的岸边,湘江的烟雾中,我选择了宽阔的地方筑屋,孤立的亭子旁是修长的竹子,半边靠近湍急的河流。 经过整个冬天,这里的青色依旧深邃朦胧,长夏时节,这里却寒冷清新,高云显得格外寒冷。 坐在这里,清风似乎摇动着佩玉,闲暇时看着满是佳句的美玉。 为了你,我暂且在这灵秀的山丘上赋诗,虽然不能与你一同前往蒋山的小径观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幽静而高雅的山居图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修竹”、“临湍”、“杳霭”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了山房的清幽环境,而“佩玉”、“琅玕”则巧妙地以物喻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雅致与追求。结尾的“灵丘赋”与“蒋径看”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无限憧憬。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