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苏母舅以九日诗见寄

忽示登高作,悲怀独有君。 家贫违故里,书远寄秋云。 地僻山寒早,江空猿啸闻。 往时落帽兴,愁绝孟参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忽示:忽然展示。
  • 登高作:指登高时所作的诗。
  • 悲怀:悲伤的心情。
  • 违故里:离开故乡。
  • 书远寄秋云:书信遥远,如同寄往秋天的云彩。
  • 地僻:地方偏僻。
  • 山寒早:山中寒冷来得早。
  • 江空:江面空旷。
  • 猿啸闻:听到猿猴的叫声。
  • 落帽兴:指古代文人登高时的一种风雅行为,即故意让帽子被风吹落,以示放达。
  • 愁绝:极度忧愁。
  • 孟参军: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翻译

忽然收到你展示的登高之作,只有你才能理解我的悲伤心情。 我因家贫而离开了故乡,书信遥远,如同寄往秋天的云彩。 这偏僻的地方山中寒冷来得早,江面空旷,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想起往时登高落帽的兴致,现在却愁苦至极,如同孟参军一般。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自身的孤独和忧愁。诗中,“忽示登高作”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亲人诗作的珍视,也暗示了自身的孤独。“家贫违故里,书远寄秋云”描绘了诗人因贫穷而离开故乡,与亲人书信往来的遥远和不易。后两句“地僻山寒早,江空猿啸闻”则进一步以景抒情,通过描绘偏僻寒冷的环境和猿猴的哀鸣,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最后,“往时落帽兴,愁绝孟参军”则通过对比往日的欢乐和现在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