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中秋余将南行因忆四家兄先到湾中舣舟相待

凤城今夜月,旅客此秋心。 北望杯同把,南飞鹊异林。 鸿声连海右,槎影宿河阴。 定有沿洄兴,蒹葭白露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巳: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年表查询。
  • 南行:向南旅行。
  • 四家兄:指作者的第四个兄弟。
  • 湾中:水湾之中。
  • 舣舟:停泊船只。
  • 凤城:指京城,这里可能指北京。
  • 今夜月:指中秋之夜的月亮。
  • 秋心:秋天的思绪或情感。
  • 北望:向北望去。
  • 南飞鹊:指南飞的鹊鸟,可能暗指离别的情感。
  • 鸿声:大雁的叫声。
  • 海右:海的西边,古代以东为左,西为右。
  • 槎影:船影。
  • 河阴:河流的南岸,古代以北为阳,南为阴。
  • 沿洄兴:沿着河流回溯的兴致。
  • 蒹葭:芦苇。
  • 白露:秋天的节气,表示露水开始变白,天气渐冷。

翻译

在京城的这个中秋夜,月光下,我作为旅客,心中充满了秋天的思绪。我向北望去,想象着与四家兄一同举杯的情景,而南飞的鹊鸟却与林中的鸟儿不同,它们正在迁徙。大雁的叫声从海的西边传来,船影则静静地停泊在河流的南岸。我定然有着沿着河流回溯的兴致,那时,芦苇丛中,白露已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即将南行,思念远方的亲人,同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诗中通过“北望杯同把”与“南飞鹊异林”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也暗示了旅途的孤独。后两句通过对大雁和船影的描写,进一步以景生情,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