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林梧窗先生祠

· 陶益
不见林宗面,先抠孺子衣。 名祠瞻俎豆,绛帐想光辉。 洗砚池空在,藏书室已非。 藓碑摩读罢,悽恻欲归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林宗:指林梧窗,诗中的祠堂主人。
  • (kōu):这里指整理、整理衣冠。
  • 孺子衣:儿童的衣服,这里指整理衣冠以示尊敬。
  • 名祠:有名的祠堂。
  • (zhān):仰望,这里指参观。
  • 俎豆(zǔ dòu):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这里指祭祀的场景。
  • 绛帐:红色的帐幕,古代指师长的讲席。
  • 光辉:这里指师长的教诲和影响。
  • 洗砚池:用来洗笔砚的水池,象征文人的学习生活。
  • 藏书室:收藏书籍的房间。
  • 藓碑:长满苔藓的石碑,指年代久远。
  • 摩读:仔细阅读。
  • 悽恻(qī cè):悲伤,哀痛。
  • 归依:归向,依靠。

翻译

拜访林梧窗先生的祠堂,虽然未能见到他的面容,但首先整理了衣冠以示尊敬。 在有名的祠堂中瞻仰祭祀的场景,想象着师长讲席的红色帐幕下,他的教诲和影响。 洗砚池依旧存在,但藏书室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样子。 长满苔藓的石碑,仔细阅读后,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哀痛,想要归向并依靠这位伟大的师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林梧窗先生的深深敬仰和怀念。通过描绘祠堂的景象和回忆师长的教诲,诗人展现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师长精神的依恋。诗中的“洗砚池”和“藏书室”象征着文人的学习和精神生活,而“藓碑”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深远。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无限敬意和思念之情。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