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矢庵来韵二首

· 陆容
百岁光阴已半过,更无英气可消磨。 心粗自不容机事,耳热宁须托浩歌。 世味近知闲处好,宦情终觉少年多。 东桥有路通三径,奈我才非二仲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矢庵: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百岁光阴已半过:指诗人已度过人生的一半。
  • 英气:指年轻时的豪迈气概。
  • 消磨:逐渐消耗、减少。
  • 心粗:心思不细腻,不善于算计。
  • 自不:自然不会。
  • 容机事:处理复杂的事务。
  • 耳热:指内心激动,情绪高涨。
  • 宁须:何须,不必。
  • 托浩歌:寄托于高歌。
  • 世味:世间的人情世故。
  • 闲处好:指闲暇时的自在与舒适。
  • 宦情:指官场生涯的情感体验。
  • 终觉:终究觉得。
  • 少年多:指年轻时的激情和冲动较多。
  • 东桥有路通三径:比喻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
  • 奈我才非二仲何:无奈我才能不如二仲(指古代贤人仲由和仲尼)。

翻译

百年的光阴已经过半,我那年轻时的豪迈气概也已消磨殆尽。 心思粗犷,自然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事务,内心激动时,何须寄托于高歌。 我近来才真正体会到闲暇时的自在与舒适,对官场生涯的情感体验终究觉得年轻时的激情和冲动更多。 东桥有路可以通往三条不同的路径,无奈我才能不如古代的贤人仲由和仲尼。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已过半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豪迈气概的怀念。诗中,“百岁光阴已半过”一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生命阶段的自我认知。后文通过对“心粗”、“耳热”等内心状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复杂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结尾的“奈我才非二仲何”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谦与对古代贤人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我境遇的深刻思考。

陆容

陆容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文量,号式斋。有文名,与张泰、陆钱称“娄东三凤”。成化二年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官至浙江右参政,罢归。有《式斋集》、《菽园杂记》。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