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艾秀才赴京二首

· 陶安
天禄青藜照夜深,校书重喜得刘歆。 牙牌带月趋棕殿,马辔牵春过柳林。 照眼西山悬屋角,近人北斗在天心。 新年忝预南宫试,把酒论文拟盍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禄青藜:指天禄阁和青藜杖,天禄阁是汉代皇家藏书阁,青藜杖传说中为神仙所持,用以照明读书。
  • 刘歆:西汉末年的著名学者,曾参与整理校订皇家藏书。
  • 牙牌:古代官员的身份证明,此处指官员的令牌。
  • 棕殿:指皇帝的居所或朝会的地方。
  • 马辔:马的缰绳。
  • 柳林:柳树成林的地方,常用来形容春天景色。
  • 照眼:形容景物鲜明,引人注目。
  • 西山:指京城西面的山,此处可能指北京的西山。
  • 北斗:北斗七星,常用来象征方向或指引。
  • 南宫试: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南宫指考试地点。
  • 盍簪:古代文人的一种聚会,意指共同讨论文学。

翻译

在深邃的夜晚,天禄阁中青藜杖的光芒照亮了书卷,我欣喜地找到了刘歆的校书成果。月光下,我佩戴着牙牌,踏着月色走向皇帝的棕殿,春天的气息随着马缰绳穿过柳林。西山的壮丽景色悬挂在屋角,北斗七星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新年之际,我有幸参加南宫的科举考试,期待与朋友们举杯讨论文学,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艾秀才赴京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学术追求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诗中“天禄青藜照夜深”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也体现了其对刘歆学术成就的敬仰。后文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文学讨论的热切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采。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

陶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