褊性

· 陶益
褊性由来祇爱山,烽烟愁绝落城间。 中宵清梦独依旧,半榻白云相对閒。 懒学人前增态度,思求谷口听绵蛮。 何当又见亡羊路,春草萋萋客未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褊性:指性情急躁。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乱或战争。
  • 中宵:半夜。
  • :床。
  • :同“闲”,空闲。
  • 绵蛮:形容声音柔和。
  • 亡羊路:比喻迷途或走错路。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翻译

我这急躁的性子向来只爱山,如今战火纷飞,愁绪满城。 半夜梦中依旧清幽,半床的白云与我相对,显得格外闲适。 懒得学习他人增添姿态,只想在谷口聆听那柔和的声音。 何时能再见到那迷途的羊路,春草茂盛,而我这旅人还未归家。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诗中,“褊性由来祇爱山”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对山林的偏爱。后文通过“烽烟愁绝落城间”与“中宵清梦独依旧”的对比,展现了战乱与宁静梦境的反差,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尾联以“亡羊路”和“春草萋萋”作结,既表达了迷惘与寻觅,也寄寓了对归途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