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即墨赵丞

即墨遗封渤海头,齐城七十照高秋。 更须龚遂收耕犊,不用田单教火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即墨:地名,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
  • 遗封:指古代的封地或遗留下来的封地。
  • 渤海头:指渤海的边缘地带。
  • 齐城七十:指古代齐国的七十座城池。
  • 高秋:指深秋,这里形容景象高远、明朗。
  • 龚遂:人名,西汉时期的著名清官,以治理地方著称。
  • 耕犊:指耕田的牛,这里比喻勤劳的百姓。
  • 田单:人名,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以火牛阵闻名。
  • 火牛:指田单在战争中使用的火牛阵,即将牛角绑上刀刃,点燃牛尾,驱使牛冲向敌阵。

翻译

即墨,那遗留下来的封地,位于渤海的边缘, 齐国的七十座城池在深秋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高远明朗。 更需要像龚遂那样的清官来收集耕田的牛, 而不是像田单那样用火牛阵来教导战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即墨封地和齐国城池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治理的向往。诗中提到了历史人物龚遂和田单,通过对比他们的治理方式和战争策略,强调了和平治理的重要性。诗人希望有像龚遂那样的清官来引导百姓勤劳耕作,而不是依赖战争和暴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发展的深切期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