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朔己酉日食

日月频见食,阴阳春夏更。 岂应恒失度,无乃暂伤明。 白昼麒麟斗,青天河汉横。 何劳问徵应,宵旰是皇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月朔:四月初一。
  • 己酉: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这里指代具体的日期。
  • 阴阳:这里指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
  • 恒失度:经常失去正常的运行规律。
  • 无乃:难道不是。
  • 宵旰:指皇帝勤政,宵衣旰食,即早起晚睡,勤于政务。

翻译

四月初一己酉日,天空出现了日食。 频繁的日食月食,阴阳交替在春夏之间变换。 难道是天体经常失去正常的运行规律, 难道不是暂时伤害了光明? 白天,如同麒麟在斗, 青天之上,银河横贯。 何须过多地问询这征兆的含义, 皇帝的勤政,宵衣旰食,已是最好的回应。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日食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思考和对皇帝勤政的期望。诗中“日月频见食,阴阳春夏更”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而“岂应恒失度,无乃暂伤明”则反映了作者对天体运行是否正常的疑问。最后两句“何劳问徵应,宵旰是皇情”则巧妙地将天象与政治联系起来,暗示皇帝的勤政是应对一切天象变化的最好方式。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