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殿下新建书堂得请赐额勉学书院恭赋

玉槛银潢接颍川,肯堂新沐帝恩偏。 奏诗早擅河间誉,好学今称卫武贤。 东壁赐书光列邸,西斋留客咏初筵。 游梁枚马虽能赋,何似奚斯颂鲁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槛:玉制的栏杆。
  • 银潢:银河。
  • 颍川:地名,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
  • 肯堂:愿意学习的场所。
  • 帝恩:皇帝的恩典。
  • 河间:地名,今河北省河间市。
  • 卫武:指卫国武公,古代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 东壁:东边的墙壁,此处指书院的东侧。
  • 西斋:西边的书房。
  • 游梁:指游学于梁国。
  • 枚马:指古代的文学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 奚斯:古代的文学家。
  • 颂鲁年:歌颂鲁国的盛世。

翻译

玉制的栏杆与银河相连,颍川之地新建的书堂沐浴着皇帝的特别恩典。早年奏上的诗篇早已享有河间的赞誉,如今好学的名声又使卫武公的贤德再次被称颂。东侧的墙壁上赐予的书籍光芒照耀着贵族的府邸,西边的书房里留客共咏初次宴会的诗篇。虽然游学于梁国的枚乘和司马相如能够赋诗,但怎能比得上奚斯歌颂鲁国盛世的诗篇呢?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新建的勉学书院及其所受的皇恩,同时表达了对学问和文学的崇高敬意。诗中通过对比古代文学家枚乘、司马相如与奚斯的成就,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和文学的价值。整体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学问和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