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渡滹沱劳徒御作

炎月征途苦,兼之岁复侵。 汉皇思麦饭,魏帝指梅林。 饥渴那能免,风沙转不禁。 息徒劳行役,因作旅人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滹沱(hū tuó):河名,位于今河北省。
  • 徒御:随从的仆役。
  • 炎月:炎热的月份,指夏季。
  • 岁复侵:岁月再次侵袭,指时间的流逝。
  • 汉皇思麦饭:典故出自汉光武帝刘秀在滹沱河边,因饥饿而思念家乡的麦饭。
  • 魏帝指梅林:典故出自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行军途中指着梅林,使士兵望梅止渴。
  • 饥渴:饥饿和口渴。
  • 风沙:风和沙尘。
  • 转不禁:无法控制。
  • 息徒:让随从休息。
  • 行役:行军或旅行的劳苦。
  • 旅人吟:旅人所作的诗。

翻译

炎热的夏日里,行走在征途上,感到非常辛苦,岁月又无情地流逝。我想起了汉朝的皇帝在饥饿时思念家乡的麦饭,魏国的皇帝在口渴时指着梅林让士兵望梅止渴。在旅途中,饥饿和口渴是难以避免的,风沙也无法控制。让随从们休息一下,我因此作了这首旅人的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困境。诗中的“炎月”、“饥渴”、“风沙”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难,而“汉皇思麦饭”、“魏帝指梅林”则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元素,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旅人在外的心酸与无奈。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