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殷太师墓

殷墟不可问,朝代几消沉。 直谏流终古,孤坟表至今。 惊风飘落日,右道属前林。 试问东周士,何人为剖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见。
  • 殷墟 (yīn xū):指商朝的遗址,这里特指商朝的都城遗址。
  • 朝代 (cháo dài):指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或政权。
  • 消沉 (xiāo chén):衰败,没落。
  • 直谏 (zhí jiàn):直言进谏,不避讳地向君主提出批评或建议。
  • 流终古 (liú zhōng gǔ):流传千古。
  • 孤坟 (gū fén):孤立的坟墓,指殷太师的墓。
  • 惊风 (jīng fēng):突然而猛烈的风。
  • 飘落日 (piāo luò rì):日落时的景象,比喻时光流逝。
  • 右道 (yòu dào):指墓道或通往墓地的道路。
  • 前林 (qián lín):前面的树林。
  • 东周士 (dōng zhōu shì):指东周时期的士人,这里可能特指忠于国家、敢于直言的士人。
  • 剖心 (pōu xīn):比喻极其忠诚或坦诚。

翻译

殷墟的往事已无法追问,朝代更迭,多少兴衰沉浮。 直言进谏的精神流传千古,孤坟至今仍高高耸立。 突然而猛烈的风吹过,日落时分,墓道通向前方的树林。 试问东周时期的士人,有谁能够像这样剖心沥胆,忠诚至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殷太师墓的拜谒,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忠臣直谏精神的赞颂。诗中“殷墟不可问,朝代几消沉”描绘了历史的沧桑,而“直谏流终古,孤坟表至今”则凸显了殷太师直谏精神的永恒价值。末句“试问东周士,何人为剖心”则是对后世士人的一种期待,希望他们能够继承这种忠诚和直言的传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和忠臣的敬仰之情。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